•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47卷  第1期

    封面
    封面
    2022, 47(1).
    摘要:
    目次
    目录
    2022, 47(1).
    摘要:
    钾盐矿床专辑
    特邀主编 郑绵平 王淑丽
    开拓我国海相地层找钾和硼锂前景
    郑绵平
    2022, 47(1): 1-1. doi: 10.3799/dqkx.2022.001
    摘要:
    海相钾盐矿床溶滤卤水找钾指标体系: ——以川东北天星桥构造寒武系深部地下卤水为例
    王淑丽, 郑绵平, 李博昀, 王占文, 王英林, 王凡, 苏奎, 李津, 王莹
    2022, 47(1): 2-14. doi: 10.3799/dqkx.2021.107
    摘要:

    长期工作成果显示我国现阶段常用的找钾指标Br×103/Cl值偏低. 创新性地应用“以古验古”的溶滤实验与地质统计法厘清了海相蒸发盐盆地找钾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不同地质年代海水成分的变化,也可克服“将今论古”应用于现代海水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实验数据的不足. 通过对世界上典型钾盐矿床的石盐、含钾石盐及钾盐(含光卤石)进行溶滤实验,并结合前人海水及海相卤水的蒸发实验成果,总结了海相钾盐矿床溶滤卤水找钾指标体系:Br×103/Cl、K×103/Cl、K/Br重量比及nNa/nCl、nMg/nCl摩尔浓度比...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聚盐成钾机制及富集模式
    张兵, 刘威, 杨凯, 裴文彬, 张赛民, 肖威
    2022, 47(1): 15-26. doi: 10.3799/dqkx.2021.040
    摘要: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发育巨厚的蒸发岩层,并赋存优质的深层富钾卤水. 因构造沉积条件的整体差异,川东北富钾卤水的成因机制与富集规律未有详尽研究. 以“气钾兼探”为指导思想,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三叠系蒸发岩分布规律以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进行分析,明确了膏盐盆在T1j4-5-T2l1期间规模逐渐缩小、向SW逐渐迁移的分布规律. 结合岩心与卤水地球化学分析,判定川东北地区富钾卤水成因机制以海水蒸发浓缩与表层淡水淋滤为主,深部水岩反应较弱. 结合井震分析,提出富钾卤水具备“膏盆盐盆控卤...

    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早三叠世嘉陵江组四段杂卤石成因及对成钾的指示
    张雄, 朱正杰, 崔志伟, 赵艳军, 贺赤诚, 胡峰, 王开文
    2022, 47(1): 27-35. doi: 10.3799/dqkx.2021.182
    摘要:

    四川盆地三叠纪是主要的成钾期,目前发现的主要含钾矿物为杂卤石,有关早三叠世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议. 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等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东部垫江盐盆长寿地区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杂卤石矿物形态特征,初步探讨了该杂卤石成因及对寻找海相钾盐的指示意义. 扫描电镜下与石盐岩共生的杂卤石主要为针状和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含杂卤石盐岩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无明显的Eu和Ce异常,表现出与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的特征,表明其具有海水来源. 长平3井石盐岩...

    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裂隙孔隙卤水地球化学组成及来源示踪
    李洪普, 潘彤, 李永寿, 靳芳, 韩光, 王国仓
    2022, 47(1): 36-44. doi: 10.3799/dqkx.2021.225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裂隙孔隙卤水是我国重要的深层卤水资源之一,关于其成因争论较大.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碱石山、红三旱四号、鸭湖和俄博梁Ⅱ号四个地区构造裂隙孔隙卤水样品的常量、微量元素以及He、Ne、Ar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裂隙孔隙卤水钠氯系数介于0.84~0.91,钾系数介于3.19~12.35,钾氯系数介于5.26~20.61,脱硫系数介于0.33~2.00;水化学类型在Piper图上显示为Cl-Na型;同位素中3He/4He介于0.01~0.16 Ra,40Ar/36...

    南翼山富钾锂卤水储层识别方法
    侯献华, 冯磊, 郑绵平, 王伟, 樊馥, 赵为永, 高雪峰
    2022, 47(1): 45-55. doi: 10.3799/dqkx.2021.123
    摘要:

    油井调查显示,在柴达木西部以南翼山为代表的储油构造区,广泛分布含钾、锂等有用元素的深层卤水,在古近纪-新近纪不同层位均有分布,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根据构造及地层岩性特征,认为卤水储存空间为孔隙、裂隙型,由于南翼山地区含水层在声波测井曲线中响应特征并不明显,传统以声波测井为约束条件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卤水储层,到目前为止,对该类型卤水在各层位的赋存状态仍没有好的判识方法. 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技术,将对卤水层响应更明显的感应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极强的特征模式...

    新疆库车坳陷西段膏盐层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找钾方向
    王凡, 邓小林, 郑绵平, 韦钊, 王淑丽, 赵玉海, 刘星旺, 王占文
    2022, 47(1): 56-71. doi: 10.3799/dqkx.2021.245
    摘要:

    库车坳陷西段深部(5 141~5 218 m埋深)已有古近纪固体钾石盐矿(化)层的发现,但对该区域的膏盐层特征及成钾条件、找钾方向仍需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以油气钻井深部膏盐层岩屑为主要对象,对库车坳陷西段膏盐层的沉积、岩石学特征以及钾、溴氯系数、Sr和S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盐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钾及溴氯系数指示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南羊塔-却勒一带成钾条件良好;库姆格列木群膏泥岩段-白云岩段-膏盐岩段沉积特征、钾、溴氯系数以及Sr和S同位素特征指示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北...

    新疆罗布泊富钾卤水矿床异常富集机理
    马黎春, 王凯, 张瑜, 汤庆峰, 孙明光
    2022, 47(1): 72-81. doi: 10.3799/dqkx.2021.193
    摘要:

    罗布泊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硫酸盐型液体钾盐矿床,对于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 基于大量盐泉、地下潜水及地表水的化学实测数据,从水文化学的角度探讨罗布泊富钾卤水矿床成因. 结果表明,矿区富钾卤水钠氯系数为0.76~1.24,钾氯系数为38.58~60.49,主体表现为溶滤型卤水特征,指示有其他来源卤水混合参与成矿;首次在罗布泊东部断裂带发现Ca-Cl型卤水,具有典型的富Na+、K+、Ca2+、Cl-,贫HCO3-、CO32-、SO42-特征,指示罗布泊有深部热液流体补给. 在成矿过程中,Ca-Cl型...

    新疆库米什盆地硝酸盐类矿床成矿离子迁移规律及成矿模型
    李长忠, 程怀德, 宋建国, 马学海, 海擎宇, 蒋天明
    2022, 47(1): 82-93. doi: 10.3799/dqkx.2021.142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库米什盆地硝酸盐矿床成矿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原因,以盆地硝酸盐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内各类补给水样和沉积物样可溶性盐类物质化学组成的定量分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工作,探讨研究区硝酸盐矿床成矿离子的迁移规律,初步建立盆地硝酸盐矿床沉积成矿作用模型. 结果表明,K+、Na+、NO3-等成矿离子自北西部和南东部双向朝盆地中部迁移富集;这些成矿离子的含量在盆地北东部冲洪积扇区沿着基岩区-扇根-扇中-扇缘的方向逐渐增高,在扇缘的表层沉积物内含量较高;在垂向剖面...

    江陵凹陷新生代玄武岩水-岩反应模拟及其对富钾卤水成因的指示
    王春连, 刘成林, 余小灿, 王九一, 李瑞琴, 段晓旭, 刘思晗, 游超, 周博文
    2022, 47(1): 94-109. doi: 10.3799/dqkx.2021.069
    摘要:

    关于江陵凹陷富钾卤水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理仍未查明. 对凹陷新生代玄武岩开展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水-岩反应模拟实验,重点研究时间、温度、流体成分等对水-岩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卤水具有高锂低镁的特征,说明其在成因上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异,玄武岩蚀变作用强烈,表明地下热液的交代作用强烈,玄武岩通过水-岩反应为富钾卤水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温度是流体对元素的淋滤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高盐度流体是各成矿元素主要的迁移载体,水-岩反应是卤水形成的重要过程.

    含富锂(钾)卤水断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以中国华南吉泰盆地为例
    刘志伟, 侯献华, 郑绵平, 乜贞, 司国帅, 鹿颖, 戴顺铭, 李继
    2022, 47(1): 110-121. doi: 10.3799/dqkx.2021.122
    摘要:

    中国华南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发育大量蒸发岩,其中含富锂卤水矿床,由于盆地深部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富锂卤水矿勘查评价明显滞后. 基于盆地东北部泰和坳陷二维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经过精细保幅处理和综合构造解释,总结了含富锂卤水矿断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 地震剖面和构造属性表明,盆地深部发育错断白垩系的NE-SW走向、NW倾向的正断层,高陂-梅岗低隆起深部存在挤压走滑性质逆断层,二者导致盆地白垩系茅店组、周田组和宏岗组微裂隙普遍发育. 基于梅岗含富锂卤水矿层位追踪和钻孔岩性录井,吉泰盆地深部隐伏正...

    湖北潜江凹陷古近系深层富钾卤水成因及演化
    余小灿, 王春连, 黄华, 王九一
    2022, 47(1): 122-135. doi: 10.3799/dqkx.2021.174
    摘要:

    地下深层富钾卤水是非常重要的钾盐资源,目前很少从区域尺度系统研究沉积盆地中富钾卤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对潜江凹陷深层富钾卤水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 研究区卤水矿化度为125.70~347.00 g/L,K含量为0.32~6.83 g/L;富集Li、B、I、Na、Cl,亏损Mg、Br,Ca、SO4有富集也有亏损. 储层岩石矿物学特征、Nadeficit与Caexcess值以及Na/Cl摩尔比(0.83~1.32)和Cl/Br质量比(212~2 017),表明了多种水岩反应过程. 盆地卤水主要经历...

    老挝万象凹陷钾盐矿床变形改造富集模式
    梁光河, 徐兴旺
    2022, 47(1): 136-148. doi: 10.3799/dqkx.2021.075
    摘要:

    呵叻盆地是特提斯成矿带重要的钾盐成矿盆地,但是其变形构造与钾盐分布规律不清而严重制约了该区域钾盐矿床的勘探与开发. 在宏观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分析基础上,以老挝万象凹陷中一个区块为例,实施了三维地震勘探,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和钻井自然伽马测井严格约束下,得到了地下准确的构造变化和钾盐矿分布资料. 结合盐构造变形特征和地震勘探剖面进行了地质解译,结果显示印支地块的挤压走滑旋转对呵叻盆地内的钾盐矿进行了强烈改造,由此总结出三种钾盐矿改造模式,分别为蒸发岩侏罗山式褶皱变形模式、应力作用下的差异载荷富集模式和围...

    老挝万象盆地钾盐矿床成盐晚期沉积环境:来自硼酸盐矿物的证据
    唐启亮, 张西营, 苗卫良, 李永寿, 李雯霞, 赵雪
    2022, 47(1): 149-158. doi: 10.3799/dqkx.2021.066
    摘要:

    老挝万象盆地蕴含着丰富的钾资源,是研究古蒸发岩和古海水形成演化的热点地区之一. 老挝万象盆地含盐建造包含3个蒸发岩-碎屑岩沉积韵律,而钾镁盐矿赋存在下盐段顶部. 通过对老挝通芒钾盐矿区钾镁盐矿层的硼酸盐矿物的提取,发现在成钾晚期硼酸盐矿物有方硼石单晶和鲕粒方硼石两种形式. 钻孔中方硼石单晶含量较少,而鲕粒方硼石分布较多且基本赋存于钾镁盐矿层顶部,鲕粒方硼石的规律性分布表明成钾晚期为动荡的浅水环境. 无论是方硼石单晶还是鲕粒方硼石都在高能环境下形成,其中鲕粒方硼石对于反演盐湖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指示意...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粤北长江铀矿田控矿构造解析
    陈柏林, 高允, 申景辉, 曾广乾
    2022, 47(1): 159-177. doi: 10.3799/dqkx.2021.048
    摘要:

    控矿构造研究是长江铀矿田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成矿规律的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找矿方向. 通过对矿田内控矿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控矿构造形式,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型,探讨了控矿构造的演化,指出了找矿方向. 铀矿田内的矿体和矿化带受北北西(近南北)向展布的小型断裂构造控制,具有走向延伸长、倾向延深大、产状比较稳定、局部弧形形态、呈带状成群出现等特点,显示含矿构造是形成于近东西向挤压条件的压性、压扭性断裂构造(密集节理带或劈理带). 铀矿田的控矿构造是北北西(近南北)向的较大规模断裂构造(主断裂)系统,这个主断裂...

    粤北书楼丘铀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组成及矿床成因指示
    刘文泉, 刘斌, 罗强, 祁家明, 吴建勇, 魏文芳
    2022, 47(1): 178-191. doi: 10.3799/dqkx.2021.181
    摘要:

    书楼丘铀矿床作为长江铀矿田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成矿流体特征、来源及成矿环境研究相对较少. 依据黄铁矿晶型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将书楼丘铀矿床中脉石矿物黄铁矿的形成划分为成矿前期(Py Ⅰ)、成矿期(Py Ⅱ)及成矿晚期(Py Ⅲ)三个时期,成矿期又被划分为成矿早阶段(Py Ⅱa)和主成矿阶段(Py Ⅱb). 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MC-ICP-MS)对成矿前期、成矿期形成的黄铁矿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书楼丘铀矿床Py Ⅰ中Co、Ni含量大部分...

    湘赣边界鹿井铀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机制
    张笑天, 潘家永, 夏菲, 刘颖, 黄迪, 赵奇峰, 张勇, 刘国奇, 钟福军
    2022, 47(1): 192-205. doi: 10.3799/dqkx.2021.046
    摘要:

    位于南岭成矿带南西部的鹿井矿床是华南热液型铀矿的典型代表. 为查明其成矿流体来源、性质与演化以及成矿机制,开展了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萤石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不同阶段石英的氢-氧同位素分析. 矿床地质特征表明成矿过程可划分为(Ⅰ)粗晶石英+黄铁矿±绿泥石±绢云母、(Ⅱ)沥青铀矿+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暗灰色微晶石英、(Ⅲ)紫黑色萤石+肉红色方解石+灰色微晶石英+赤铁矿+铀石±黄铁矿和(Ⅳ)梳状石英+浅色萤石+白色方解石四个阶段;其中阶段Ⅱ和Ⅲ代表成矿主阶段. 成矿早阶段和主阶段捕获水溶...

    赣南黄沙铀矿区辉绿岩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张熠阳, 钟福军, 潘家永, 夏菲, 祁家明, 李海东, 刘文泉
    2022, 47(1): 206-223. doi: 10.3799/dqkx.2021.132
    摘要:

    赣南黄沙铀矿区内发育的辉绿岩脉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但其岩石成因研究薄弱,影响了对铀成矿过程的认识. 对辉绿岩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Sr-Nd-Pb同位素分析. 结果显示,辉绿岩具有贫硅、贫碱、贫镁、Na2O > K2O、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2.81~2.97)、弱Eu异常(δEu=0.95~0.98)、典型Dupal异常铅、高(87Sr/86Sr)i(0.704 93~0.706 58)、低εNdt)(3.98~4.84)的地...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富铀烃源岩提供铀源可能性的实验研究
    王苗, 吴柏林, 李艳青, 刘池阳, 郝欣, 刘明义, 张婉莹, 李琪, 姚璐航, 张效瑞
    2022, 47(1): 224-239. doi: 10.3799/dqkx.2021.05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石油优质烃源岩以富铀为特色,而盆地侏罗-白垩纪地层以赋存大量砂岩型铀矿而著称. 为探索深部长7富铀烃源岩为浅部砂岩型铀矿形成提供铀源的可能性,选择盆地南部的富铀烃源岩、油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碳酸铀酰作为反应物,在中-高温高压还原条件下分别进行烃源岩生排烃-排铀模拟实验和油-铀关系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铀元素可随烃源岩排烃过程一同排出,30~200℃和2~5 MPa内温压的增高有利于生烃量和排铀量的增加;且铀携出率随生烃量增加而增大,一般为55%~75%. 其中水溶性...

    湖南锡田矿田花岗岩时空分布与钨锡成矿关系:来自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刘飚, 吴堑虹, 孔华, 奚小双, 蒋江波, 李欢, 曹荆亚, 汤钰御
    2022, 47(1): 240-258. doi: 10.3799/dqkx.2021.200
    摘要: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与钨锡成矿. 为了厘清花岗岩与钨锡成矿的时空关系,采用野外调查、显微鉴定、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方法对矿田内多期次花岗岩岩体(脉)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锡田矿田发生了三期岩浆事件,分别为加里东期(435~441 Ma)、印支期(220~230 Ma)、燕山期(141~160 Ma);三期花岗岩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等,亏损Ti、P、Sr、Ba等微量元素,具明显...

    勉略宁矿集区铜厂铜-铁矿床成因:黄铜矿Re-Os定年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制约
    栾燕, 王瑞廷, 钱壮志, 孙晓辉, 郑崔勇, 张天运, 丁坤
    2022, 47(1): 259-276. doi: 10.3799/dqkx.2021.265
    摘要:

    铜厂铜-铁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其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实践. 利用黄铜矿Re-Os同位素对该矿床进行定年,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5件黄铜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84±34 Ma(MSWD=8.7),表明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铜厂铜-铁矿床上部铜矿床中黄铜矿(+9.75‰~+13.1‰)和黄铁矿(+9.22‰~+13.9‰)的δ34S值略...

    冀东秦家峪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锰矿成因:来自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靳松, 马鹏飞, 郭华, 余文超, 许灵通, 林茜
    2022, 47(1): 277-289. doi: 10.3799/dqkx.2021.055
    摘要:

    冀东秦家峪锰矿赋存于中元古界蓟县系高于庄组二段底部含锰岩系内,其成因尚不明确. 以秦家峪锰矿ZK58-2钻孔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于庄组锰矿的锰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对成矿的贡献. 显微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原生矿带中含锰矿物主要为菱锰矿、铁镁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等含锰碳酸盐矿物. 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底板样品,锰矿层样品(Mn>8%)的TiO2、SiO2、Al2O3、K2O、Na2O含量较低,Mn含量与Al2O3呈负相关...

    胶东三山岛金矿床黄铁矿显微结构和微量元素特征:对金富集机制的指示
    邱志伟, 李占轲, 袁中正
    2022, 47(1): 290-308. doi: 10.3799/dqkx.2021.045
    摘要:

    三山岛金矿床是位于胶东金矿集区西北部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该矿床细致的矿相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尚有不足,限制了对其金富集机制及过程的理解.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将该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金-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石英阶段(Ⅳ). 黄铁矿是该矿床主要载金矿物,其中第Ⅰ阶段黄铁矿(Py1)呈自形且基本无变形,As、Au含量较低;第Ⅱ阶段黄铁矿(Py2)可分为未变形或弱变形的Py2a和强烈变形的Py2b...

    黑龙江翠宏山铁钼多金属矿田两期钼成矿事件厘定
    曾国平, 胡新露, 姚书振, 董子良, 周铭, 杨健
    2022, 47(1): 309-324. doi: 10.3799/dqkx.2021.089
    摘要:

    黑龙江省翠宏山铁钼多金属矿田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铁多金属成矿带,发育铁、铅、锌、钼、钨等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 尤以钼矿化最具特色,出现矽卡岩-斑岩型钼钨矿化、斑岩型钼矿化和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化等多种类型的钼矿化在单一矿田中并存的现象. 但三种钼矿化类型的矿化特征和时空关系等缺乏系统梳理,钼成矿事件尚未清晰厘定. 选取该矿田内翠宏山、霍吉河和宏铁山等含钼矿床,开展矿床地质特征解析,结合辉钼矿Re-Os定年,初步厘定翠宏山矿田存在晚三叠世矽卡岩-斑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化以及早侏罗世斑岩型钼矿化两...

    东北准噶尔哈旦逊石炭纪弧岩浆及堆晶柱形成机制
    司翠芹, 刘伟, 刘秀金
    2022, 47(1): 325-341. doi: 10.3799/dqkx.2021.044
    摘要:

    为了阐明东北准噶尔弧岩浆形成机制和破译中地壳P波高速块体,对哈旦逊石炭纪侵入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324.8~323.1 Ma)和δ18O及εHf(t)、矿物化学、主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分析. 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上凹,从闪长岩(夹带角闪石岩堆晶)到二长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变异可以用两阶段分离结晶模拟. 结果显示侵入杂岩高Sr/Y、低Y,锆石δ18O加权平均值为6.42‰,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 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计算得到角闪石岩堆晶种群1、种群2的结晶深度分别为26~22 km、20~...

    内蒙古科右中旗两类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金松, 李英杰, 钱程, 张杨, 孟都, 杨海波, 王博, 伍光锋
    2022, 47(1): 342-356. doi: 10.3799/dqkx.2021.051
    摘要:

    兴蒙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存在争议,基性岩浆作用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良好地质记录. 对贺根山缝合带东段内蒙古科右中旗构造混杂岩带内的杜尔基基性岩和甲哈达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杜尔基基性岩岩性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8.3±2.6 Ma,为低钾拉斑玄武系列,相对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甲哈达基性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317.6±3.0 Ma,为钙碱性系列,同样具有HFSE亏损和...

    构造地质学
    维嘉海山沉积过程及其对西太平洋海山演化的意义
    赵斌, 吕文超, 何高文, 张宝金, 韦振权, 宁子杰, 张旭东
    2022, 47(1): 357-367. doi: 10.3799/dqkx.2020.291
    摘要:

    海山沉积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古海洋演化有着紧密联系,维嘉海山保留了西太平洋晚中生代以来的完整沉积记录,是探索西太平洋海山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 基于浅地层剖面、大洋钻探和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海山的沉积特征、火山活动和沉降速率等,探索西太平洋维嘉海山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过程. 结果显示维嘉海山顶部发育3个沉积单元,并发现了始新世第二次火山活动的可能证据,推算出维嘉海山中中新世(~11.6 Ma)以来的沉积速率约为6.03 mm/ka. 首次建立了维嘉海山的演化模型,认为维嘉海山演化主要经历了7个...

    黔西南普安铅锌矿区盆地尺度构造
    周亮, 胡煜昭, 谭笑林, 李丕优, 程涌
    2022, 47(1): 368-386. doi: 10.3799/dqkx.2021.001
    摘要:

    贵州省普安铅锌矿区位于华南褶皱带西北缘的黔西南坳陷,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炭系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中,构造控矿特征显著. NW-SE走向的二维地震剖面横穿了铅锌矿区,清晰地揭示了矿区的地层和NE向构造格架. 从浅层的泥盆系至深层的新元古界,共标定了3个反射层和3个反射单元,据两个重要角度不整合面,矿区呈现为双层基底、单层盖层的“2+1”盆地地层格架,为讨论黔西南的大地构造属性提供了新佐证. 矿区盆地构造格架呈现为2条主控逆冲断层夹多种构造样式的次一级逆冲断层和褶皱,对地震剖面显示的断层露头及其派生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