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25卷 第4期
2000, 25(4): 333-339.
摘要: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 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 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 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依据多年矿床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 考虑当前矿床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提出成矿系统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系统观与历史观相结合, 提出“成矿系统演化论”, 认为它是成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又从中国大地构造与地质成矿特征出发, 指出成矿系统演化研究对认识中国成矿规律的重要性.建立了成矿系统的框架结构, 突出表现了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的普遍意义; 提出成矿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方面, 以及重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和保存.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 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 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 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依据多年矿床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 考虑当前矿床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提出成矿系统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系统观与历史观相结合, 提出“成矿系统演化论”, 认为它是成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又从中国大地构造与地质成矿特征出发, 指出成矿系统演化研究对认识中国成矿规律的重要性.建立了成矿系统的框架结构, 突出表现了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的普遍意义; 提出成矿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方面, 以及重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和保存.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2000, 25(4): 340-345.
摘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 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 变化、改造的产物; (4) 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2000, 25(4): 346-351.
摘要: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裂谷里尔峪组和大石桥组中分别分布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 其中产有硼矿、菱镁矿、滑石、岫岩玉等大型-特大型矿床.这些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先与古元古代的蒸发岩系有关, 然后经历了吕梁期区域变质和热液交代变质改造, 以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改造等成矿系统作用过程.其中, 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成矿构造、成矿流体对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矿床也是古元古代矿源场、流体场、热场(能量场)、应力场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和后期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裂谷里尔峪组和大石桥组中分别分布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 其中产有硼矿、菱镁矿、滑石、岫岩玉等大型-特大型矿床.这些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先与古元古代的蒸发岩系有关, 然后经历了吕梁期区域变质和热液交代变质改造, 以及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改造等成矿系统作用过程.其中, 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成矿构造、成矿流体对镁质非金属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些矿床也是古元古代矿源场、流体场、热场(能量场)、应力场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和后期构造-岩浆作用叠加改造的综合产物.
2000, 25(4): 352-355.
摘要: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2000, 25(4): 356-361.
摘要:
岫岩金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岩基与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捕虏体的接触带中, 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 兼有蚀变岩型.研究表明, 燕山期花岗岩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和物质联系, 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 成矿流体气液比变化大, 均一温度高, 富含二氧化碳和有机质, 显示岩浆源和幔源特征; 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岫岩金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岩基与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捕虏体的接触带中, 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 兼有蚀变岩型.研究表明, 燕山期花岗岩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和物质联系, 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 成矿流体气液比变化大, 均一温度高, 富含二氧化碳和有机质, 显示岩浆源和幔源特征; 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2000, 25(4): 362-368.
摘要:
研究了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演化、构造分区, 从南到北依次为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陆内隆起区、东升庙-渣尔泰山陆内裂陷区、狼山-石哈河陆缘隆起区、霍各乞-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陷带、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陷带、苏左旗-锡林浩特槽内隆起区.分析了陆缘基底建造和裂谷沉积建造, 划分出裂谷裂陷期和沉降期沉积.研究了成矿系统, 以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划分出3个成矿系统: (1) 变质岩金矿成矿系统, 以绿岩建造为物源基础, 有多种矿床类型组合, 主要产于古陆隆起带的变质岩区. (2) 海相火山细碧岩及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主要产于裂谷裂陷期形成的火山岩建造中, 与火山活动岩浆同期的热水喷流有关, 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 碱性-碳酸岩及喷流叠生成矿系统, 产于白云鄂博裂谷早期碱性-碳酸岩火山岩中, 其中伴随高温硅钾热水喷流沉积, 形成稀有-稀土-铁叠生矿床.主、东矿床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风化剥蚀, 并有冲积富集现象.
研究了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演化、构造分区, 从南到北依次为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陆内隆起区、东升庙-渣尔泰山陆内裂陷区、狼山-石哈河陆缘隆起区、霍各乞-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陷带、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陷带、苏左旗-锡林浩特槽内隆起区.分析了陆缘基底建造和裂谷沉积建造, 划分出裂谷裂陷期和沉降期沉积.研究了成矿系统, 以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划分出3个成矿系统: (1) 变质岩金矿成矿系统, 以绿岩建造为物源基础, 有多种矿床类型组合, 主要产于古陆隆起带的变质岩区. (2) 海相火山细碧岩及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主要产于裂谷裂陷期形成的火山岩建造中, 与火山活动岩浆同期的热水喷流有关, 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 碱性-碳酸岩及喷流叠生成矿系统, 产于白云鄂博裂谷早期碱性-碳酸岩火山岩中, 其中伴随高温硅钾热水喷流沉积, 形成稀有-稀土-铁叠生矿床.主、东矿床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风化剥蚀, 并有冲积富集现象.
2000, 25(4): 369-374.
摘要: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 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 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火山碎屑沉积相、含碳质沉积相及混杂蛇绿岩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 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体).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系统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构造带内由于应力的差异驱动成矿流体从强烈挤压地段向相对低压的伸展区迁移, 使金矿床(点) 集中分布于二者过渡带附近.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构造带较晚阶段形成的次级断裂及裂隙中.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 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 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火山碎屑沉积相、含碳质沉积相及混杂蛇绿岩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 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体).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系统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构造带内由于应力的差异驱动成矿流体从强烈挤压地段向相对低压的伸展区迁移, 使金矿床(点) 集中分布于二者过渡带附近.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构造带较晚阶段形成的次级断裂及裂隙中.
2000, 25(4): 375-379.
摘要: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2000, 25(4): 380-383.
摘要:
目前所知产金刚石的岩石类型包括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榴辉岩、蛇绿岩套、碱性超基性杂岩、碱性超基性煌斑岩和橄榄岩类(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等) 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石, 而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仅见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 除此之外的其他岩石类型中仅见有少量微粒金刚石.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都起源于地幔深部, 就此意义上讲, 二者是同源的, 但其岩石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组成、产出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同位素资料等, 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由此构成了金刚石原生矿床的两个成矿系列: 金伯利岩成矿系列和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金伯利岩成矿系列又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划分为3个亚系列, 即: 高Cr, Ti, Mg成矿亚系列, 低Cr, Ti, Mg成矿亚系列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成矿亚系列.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则可以根据其主要矿物组成, 划分出橄榄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白榴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白榴石-橄榄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共3种次级成矿系列.与此同时, 无论是金伯利岩成矿系列, 还是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 又都可以根据其野外地质产状, 划分为以下3个成矿亚系列(形成时间从早到晚) : (1) 火山沉积凝灰岩成矿亚系列; (2) 火山凝灰角砾岩成矿亚系列; (3) 火山-次火山侵入相成矿亚系列.
目前所知产金刚石的岩石类型包括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榴辉岩、蛇绿岩套、碱性超基性杂岩、碱性超基性煌斑岩和橄榄岩类(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等) 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石, 而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床仅见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 除此之外的其他岩石类型中仅见有少量微粒金刚石.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都起源于地幔深部, 就此意义上讲, 二者是同源的, 但其岩石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组成、产出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同位素资料等, 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由此构成了金刚石原生矿床的两个成矿系列: 金伯利岩成矿系列和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金伯利岩成矿系列又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划分为3个亚系列, 即: 高Cr, Ti, Mg成矿亚系列, 低Cr, Ti, Mg成矿亚系列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成矿亚系列.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则可以根据其主要矿物组成, 划分出橄榄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白榴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白榴石-橄榄石钾镁煌斑岩成矿亚系列共3种次级成矿系列.与此同时, 无论是金伯利岩成矿系列, 还是钾镁煌斑岩成矿系列, 又都可以根据其野外地质产状, 划分为以下3个成矿亚系列(形成时间从早到晚) : (1) 火山沉积凝灰岩成矿亚系列; (2) 火山凝灰角砾岩成矿亚系列; (3) 火山-次火山侵入相成矿亚系列.
2000, 25(4): 384-389.
摘要:
通过对胶西北金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 建立了该隐伏区金矿的可能产出模式, 提出了在该区找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物探、化探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建议成矿理论分析要与找矿实践相结合, 并以实际找矿工作为例, 对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通过对胶西北金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 与山东省莱州市北部隐伏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 建立了该隐伏区金矿的可能产出模式, 提出了在该区找矿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并对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用的各种物探、化探以及遥感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建议成矿理论分析要与找矿实践相结合, 并以实际找矿工作为例, 对两者如何结合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2000, 25(4): 390-396.
摘要:
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存在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从而导致该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构造-岩浆岩带展布、岩相古地理的演化、构造系统及区域成矿作用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构造系统分析表明, 该区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在两大构造域相互复合、转换及叠加过程中完成的, 构造域转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是该区岩石圈横向及纵向上的不均一性及壳幔的相互作用.成矿作用及成矿年龄的研究表明, 伴随构造域的转换,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应存在一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存在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从而导致该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构造-岩浆岩带展布、岩相古地理的演化、构造系统及区域成矿作用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构造系统分析表明, 该区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在两大构造域相互复合、转换及叠加过程中完成的, 构造域转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是该区岩石圈横向及纵向上的不均一性及壳幔的相互作用.成矿作用及成矿年龄的研究表明, 伴随构造域的转换,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应存在一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2000, 25(4): 397-403.
摘要:
基于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 认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进而提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阐释其重要意义, 指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以构造演化、流体活动及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不均一性为基础, 通过变形-流动高温高压实验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再现成矿作用过程和机理, 解析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特征, 揭示成矿界面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反馈耦合成矿的定量模型.这是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的重要基础和实现科学找矿的有效途径, 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 认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进而提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阐释其重要意义, 指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以构造演化、流体活动及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不均一性为基础, 通过变形-流动高温高压实验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再现成矿作用过程和机理, 解析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特征, 揭示成矿界面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反馈耦合成矿的定量模型.这是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的重要基础和实现科学找矿的有效途径, 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2000, 25(4): 404-409.
摘要:
东升庙Zn -Pb -Cu矿床和甲生盘Zn -Pb矿床具有鲜明的层控特征, 前者产在中元古界狼山群二组中, 后者则局限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第二岩段内.二者产出层位相当, 根据(1) 含矿地层有岩相(性) 的突变; (2) 含矿岩段地层厚度顺走向和倾向变化性大、厚度突变现象明显, 并存在层间砾岩和滑塌角砾岩, 角砾成分为大小不一的白云石大理岩块、碳质千枚岩、石英团块、凝灰岩块、变粒岩块、变质火山岩碎块、黑云母片岩碎块; (3) 矿体总体呈层产出, 但有一些Zn -Pb -Cu矿体突然变薄, 甚至消失, 形成鱼头状矿体, 且发育角砾状矿石, 角砾成分与层间砾岩的相同, 且还含Pb -Zn矿石或Py矿石角砾; (4) 火山岩或凝灰岩夹层顺同生断裂带分布, 确认其唯一容矿岩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同生断裂活动.同生断裂系统是含矿热水和火山熔浆进入沉积盆地的通道, 是两大矿床形成的有利因素, 但其活动频率、规模与持续时间的差异, 也造成不同的矿床规模和矿体分布.东升庙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限相对长、矿床规模大、矿种多.甲生盘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间短, 矿床规模为大型.
东升庙Zn -Pb -Cu矿床和甲生盘Zn -Pb矿床具有鲜明的层控特征, 前者产在中元古界狼山群二组中, 后者则局限在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第二岩段内.二者产出层位相当, 根据(1) 含矿地层有岩相(性) 的突变; (2) 含矿岩段地层厚度顺走向和倾向变化性大、厚度突变现象明显, 并存在层间砾岩和滑塌角砾岩, 角砾成分为大小不一的白云石大理岩块、碳质千枚岩、石英团块、凝灰岩块、变粒岩块、变质火山岩碎块、黑云母片岩碎块; (3) 矿体总体呈层产出, 但有一些Zn -Pb -Cu矿体突然变薄, 甚至消失, 形成鱼头状矿体, 且发育角砾状矿石, 角砾成分与层间砾岩的相同, 且还含Pb -Zn矿石或Py矿石角砾; (4) 火山岩或凝灰岩夹层顺同生断裂带分布, 确认其唯一容矿岩组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同生断裂活动.同生断裂系统是含矿热水和火山熔浆进入沉积盆地的通道, 是两大矿床形成的有利因素, 但其活动频率、规模与持续时间的差异, 也造成不同的矿床规模和矿体分布.东升庙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限相对长、矿床规模大、矿种多.甲生盘矿床同生断裂活动时间短, 矿床规模为大型.
2000, 25(4): 410-415.
摘要: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Ag-Au) 和燕山期(Pb·Zn-FeS2, Au-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Ag-Au) 和燕山期(Pb·Zn-FeS2, Au-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2000, 25(4): 416-420.
摘要:
对胶东焦家金矿田多层次的断层裂隙统计表明, 裂隙系统在10-6~104尺度内符合分形分布, 且节理裂隙的分维可作为区分蚀变构造带与正常围岩的良好指标.根据裂隙的分维特征推测, 焦家金矿田深部矿体也许更趋简单、稳定、厚大, 深部找矿仍有较大的潜力.
对胶东焦家金矿田多层次的断层裂隙统计表明, 裂隙系统在10-6~104尺度内符合分形分布, 且节理裂隙的分维可作为区分蚀变构造带与正常围岩的良好指标.根据裂隙的分维特征推测, 焦家金矿田深部矿体也许更趋简单、稳定、厚大, 深部找矿仍有较大的潜力.
2000, 25(4): 421-427.
摘要:
利用胶东及其邻区1∶2 0万重力异常和1∶10万航磁异常探测资料, 结合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成果, 解析其三维岩石圈结构.在此基础上, 综合深部结构和矿床地质特征, 探讨深部作用与成矿动力学, 深化矿床成因认识, 为科学找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 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反映在其结构、构造和演化等多个方面.矿集区为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 幔坳与幔隆接触部位成矿强度大, 幔隆区的局部隆起部位成矿强度小;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变薄部位与变质岩的接触带上; 印支中晚期郯庐断裂带深切上地幔, 通过壳-幔相互作用, 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 发生蚀变、矿化作用.艾山岩体所处构造部位的特殊性, 反映了它可能是壳幔岩浆对流侵位中心.
利用胶东及其邻区1∶2 0万重力异常和1∶10万航磁异常探测资料, 结合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成果, 解析其三维岩石圈结构.在此基础上, 综合深部结构和矿床地质特征, 探讨深部作用与成矿动力学, 深化矿床成因认识, 为科学找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 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反映在其结构、构造和演化等多个方面.矿集区为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 幔坳与幔隆接触部位成矿强度大, 幔隆区的局部隆起部位成矿强度小;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变薄部位与变质岩的接触带上; 印支中晚期郯庐断裂带深切上地幔, 通过壳-幔相互作用, 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 发生蚀变、矿化作用.艾山岩体所处构造部位的特殊性, 反映了它可能是壳幔岩浆对流侵位中心.
2000, 25(4): 428-432.
摘要: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剪切-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运用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与传统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胶东矿集区中剪切构造变形和围岩蚀变与物质迁移及金矿富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剪切-蚀变作用过程中, 各种物质组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 存在较大的流体/岩石比值, 体积应变为增加型.成矿作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剪切挤压-拉张构造作用引起的成矿元素活化→运移→富集.成矿早期, 形成以包体金为主的贫矿石; 成矿晚期, 形成含裂隙金和多金属细脉的富矿石.
2000, 25(4): 433-437.
摘要: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和大团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流体特征, 特别是流体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和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矽卡岩型金硫矿床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在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 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 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的赋金黄铁矿层存在, 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关; 而在大团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铜矿床, 主要原因是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铜高, 成矿流体富铜, 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地下水流体为主.当然, 流体成分演化和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方面的差异导致铜或金在流体成矿过程晚期逐步分散也是这两个矿区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床的重要原因.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和大团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流体特征, 特别是流体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和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矽卡岩型金硫矿床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在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 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 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的赋金黄铁矿层存在, 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关; 而在大团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铜矿床, 主要原因是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铜高, 成矿流体富铜, 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地下水流体为主.当然, 流体成分演化和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方面的差异导致铜或金在流体成矿过程晚期逐步分散也是这两个矿区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床的重要原因.
2000, 25(4): 438-442.
摘要:
流体是汲取矿质、搬运矿质和沉淀矿质的介质, 是当代盆地研究和成矿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和室内镜下研究、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矿区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和化学成分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凡口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弱酸性的中低温热液, 属富CO2的K+-Ca2+-Cl-型的流体.它既不同于盆地压实流体, 也不同于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 是具有独特组成的深部循环流体
流体是汲取矿质、搬运矿质和沉淀矿质的介质, 是当代盆地研究和成矿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和室内镜下研究、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矿区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和化学成分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凡口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弱酸性的中低温热液, 属富CO2的K+-Ca2+-Cl-型的流体.它既不同于盆地压实流体, 也不同于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 是具有独特组成的深部循环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