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26卷 第4期
2001, 26(4): 331-335.
摘要: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是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延拓.它对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对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工作思路, 归纳分析了信息化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GIS集成技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途径.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段为例, 说明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条龙体制的优越性.
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是工程地质应用领域的延拓.它对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对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信息化设计的工作思路, 归纳分析了信息化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GIS集成技术及其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途径.以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段为例, 说明了工程地质信息化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条龙体制的优越性.
2001, 26(4): 336-339.
摘要:
单一的勘探手段很难适应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对勘察设计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将钻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测井等勘探手段综合运用于武汉军山大桥地质勘察中, 不但精确探明了桥墩处地层岩性的风化程度, 裂隙的位置、产状、规模, 岩石完整性等, 准确提供了岩石的力学参数, 而且缩短了勘察周期, 降低了成本.
单一的勘探手段很难适应高速公路基本建设对勘察设计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将钻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视测井、声波测井等勘探手段综合运用于武汉军山大桥地质勘察中, 不但精确探明了桥墩处地层岩性的风化程度, 裂隙的位置、产状、规模, 岩石完整性等, 准确提供了岩石的力学参数, 而且缩短了勘察周期, 降低了成本.
2001, 26(4): 340-342.
摘要:
三峡工程库区大多属中低山区, 沟谷切割深、密度大, 随着库区开发, 不仅需补修淹没的公路, 还将大量修筑新路.兴建公路、铁路势必大量开挖边坡、掘进隧道, 从而产生边坡失稳、隧道塌顶和疏干地下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 防治地质灾害发生, 对保护库区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交通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 提出了环境地质预测及防治对策, 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三峡工程库区大多属中低山区, 沟谷切割深、密度大, 随着库区开发, 不仅需补修淹没的公路, 还将大量修筑新路.兴建公路、铁路势必大量开挖边坡、掘进隧道, 从而产生边坡失稳、隧道塌顶和疏干地下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 防治地质灾害发生, 对保护库区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交通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 提出了环境地质预测及防治对策, 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2001, 26(4): 343-346.
摘要:
针对芜湖长江大桥选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软弱地基、隐伏断层、区域稳定性), 综合运用3S (GPS、GIS和RS)、地面测绘、物探和原位测试等勘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研究表明, 综合勘探模式比传统的勘探方法更灵活、更精确, 提供的资料更符合实际, 在特大桥工程地质勘探中推广和应用这种综合勘探模式, 能促进勘探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降低工程成本, 大大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
针对芜湖长江大桥选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软弱地基、隐伏断层、区域稳定性), 综合运用3S (GPS、GIS和RS)、地面测绘、物探和原位测试等勘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研究表明, 综合勘探模式比传统的勘探方法更灵活、更精确, 提供的资料更符合实际, 在特大桥工程地质勘探中推广和应用这种综合勘探模式, 能促进勘探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降低工程成本, 大大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
2001, 26(4): 347-351.
摘要: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 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 探讨了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 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完全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 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 边坡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 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 边坡工程岩体的开挖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其工程力学性状的基础上, 针对边坡岩体地质特性, 结合已有各类稳定边坡的资料, 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设计.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 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 探讨了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 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完全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 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 边坡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 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 边坡工程岩体的开挖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其工程力学性状的基础上, 针对边坡岩体地质特性, 结合已有各类稳定边坡的资料, 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设计.
2001, 26(4): 352-356.
摘要:
为进一步完善预应力锚索桩的设计与计算理论, 节约工程投资, 较为准确地确定锚索桩锚索预应力值及锚索桩设计计算控制条件, 采用分段计算法和地基系数法, 根据悬臂梁挠曲变形理论和弹性地基梁理论, 计算预应力锚索桩锚索与桩变形协调时桩的变形与内力, 以控制桩锚固面处变形及改善桩身内力分布来设计计算锚索桩径、锚索预应力值及锚索长度.按桩身内力变化, 采用极限状态法, 以正负弯矩对桩进行双面配筋。经过多处工程实践, 该设计计算理论能较好地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为进一步完善预应力锚索桩的设计与计算理论, 节约工程投资, 较为准确地确定锚索桩锚索预应力值及锚索桩设计计算控制条件, 采用分段计算法和地基系数法, 根据悬臂梁挠曲变形理论和弹性地基梁理论, 计算预应力锚索桩锚索与桩变形协调时桩的变形与内力, 以控制桩锚固面处变形及改善桩身内力分布来设计计算锚索桩径、锚索预应力值及锚索长度.按桩身内力变化, 采用极限状态法, 以正负弯矩对桩进行双面配筋。经过多处工程实践, 该设计计算理论能较好地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2001, 26(4): 357-360.
摘要:
锚喷加固岩质边坡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设计与施工尚未规范化, 导致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了岩质边坡的破坏特性、锚喷加固机理及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锚喷加固岩质边坡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设计与施工尚未规范化, 导致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了岩质边坡的破坏特性、锚喷加固机理及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01, 26(4): 361-364.
摘要:
岩溶问题是京珠国道湖北南段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京珠国道南段岩溶的地质背景、发育因素、发育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有效地查明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溶洞间的相互关系,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岩溶问题是京珠国道湖北南段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京珠国道南段岩溶的地质背景、发育因素、发育程度的分析与研究,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有效地查明了岩溶的空间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溶洞间的相互关系,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2001, 26(4): 365-367.
摘要:
软土地区桥台与桥涵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 影响使用.提出采用沉降拟合方法, 即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 通过在桥台与桥涵部位采用不同置换率, 调整沉降量, 使其相近, 以达到减少沉降差的目的.
软土地区桥台与桥涵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 影响使用.提出采用沉降拟合方法, 即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 通过在桥台与桥涵部位采用不同置换率, 调整沉降量, 使其相近, 以达到减少沉降差的目的.
2001, 26(4): 368-372.
摘要:
为了给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对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软土、膨胀土、砂土地震液化、岩溶、深路堑、高填路基、筑路材料等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评价, 通过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触探、物探、试验分析等多种勘探、测试手段, 对沿线的各种工程地及其危害表现形式进行计算分析, 预测施工过程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对同类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给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对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软土、膨胀土、砂土地震液化、岩溶、深路堑、高填路基、筑路材料等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评价, 通过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触探、物探、试验分析等多种勘探、测试手段, 对沿线的各种工程地及其危害表现形式进行计算分析, 预测施工过程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对同类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001, 26(4): 373-376.
摘要:
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与否, 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运行安全, 因此对该类边坡特点进行总结, 确定其研究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首先对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特点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从野外调查-稳定评价-开挖坡角确定-加固设计的优化设计路线.在此基础上, 以京珠高速公路大悟县境南段为例, 按照高速公路顺层边坡设计思路: 即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采用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计算了其稳定性, 对影响边坡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并根据计算成果确定了最优设计坡角.在保证边坡总体稳定的前提下, 提出了边坡开挖方案及经济合理的边坡锚喷加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的稳定与否, 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运行安全, 因此对该类边坡特点进行总结, 确定其研究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首先对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特点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高速公路顺层路堑边坡从野外调查-稳定评价-开挖坡角确定-加固设计的优化设计路线.在此基础上, 以京珠高速公路大悟县境南段为例, 按照高速公路顺层边坡设计思路: 即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采用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计算了其稳定性, 对影响边坡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并根据计算成果确定了最优设计坡角.在保证边坡总体稳定的前提下, 提出了边坡开挖方案及经济合理的边坡锚喷加固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2001, 26(4): 377-380.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2001, 26(4): 381-384.
摘要:
针对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上的第一大滑坡——石城坪滑坡的两次治理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的在于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结成功的经验, 供同类工程借鉴.从地质、形态、变形、结构4个不同角度入手, 阐述了石城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对前、后两次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认为石城坪滑坡由新、老滑坡体组成, 新滑坡是由于老滑坡效应和因修路开挖坡脚和降水诱发所致, 边坡变形主要是由于对老滑坡认识不足, 造成原治理设计方案不合理所致, 确切地说, 主要是由于桩长不足和削坡不当引起.后期治理在充分利用原有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及少量锚固桩综合治理方案, 在新桩之间及新老桩之间设钢筋砼水平系梁相互连接, 构成门型桩, 既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 又节省了治理费用约230万元, 经过4年时间的风雨检验, 证实后期治理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针对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上的第一大滑坡——石城坪滑坡的两次治理所取得的不同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 目的在于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结成功的经验, 供同类工程借鉴.从地质、形态、变形、结构4个不同角度入手, 阐述了石城坪滑坡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 对前、后两次治理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认为石城坪滑坡由新、老滑坡体组成, 新滑坡是由于老滑坡效应和因修路开挖坡脚和降水诱发所致, 边坡变形主要是由于对老滑坡认识不足, 造成原治理设计方案不合理所致, 确切地说, 主要是由于桩长不足和削坡不当引起.后期治理在充分利用原有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削坡减载、排水及少量锚固桩综合治理方案, 在新桩之间及新老桩之间设钢筋砼水平系梁相互连接, 构成门型桩, 既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 又节省了治理费用约230万元, 经过4年时间的风雨检验, 证实后期治理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2001, 26(4): 385-387.
摘要: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断层和褶皱发育, 襄樊-广济断裂带位置不清.在初勘阶段, 针对不同的桥型方案, 运用多种勘探手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勘察.勘探结果表明,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没有发现襄樊-广济断裂从桥址区通过, 仅在K80+530 m和K81+860 m处发现两正断层, 其中F1对三塔斜拉桥桥型方案的中塔影响较大, F2处于南引桥部位, 对大桥的影响较小.从地质条件方面考虑, 阳逻长江大桥选用悬索桥方案比较合适, 如果采用斜拉桥方案, 则中塔位置需要向南移.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断层和褶皱发育, 襄樊-广济断裂带位置不清.在初勘阶段, 针对不同的桥型方案, 运用多种勘探手段进行了同等深度的勘察.勘探结果表明,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没有发现襄樊-广济断裂从桥址区通过, 仅在K80+530 m和K81+860 m处发现两正断层, 其中F1对三塔斜拉桥桥型方案的中塔影响较大, F2处于南引桥部位, 对大桥的影响较小.从地质条件方面考虑, 阳逻长江大桥选用悬索桥方案比较合适, 如果采用斜拉桥方案, 则中塔位置需要向南移.
2001, 26(4): 388-390.
摘要: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和地震映射波法, 在水域进行工程地震勘探,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布等工程地质问题, 并对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了评价, 为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采用地震反射波法和地震映射波法, 在水域进行工程地震勘探,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布等工程地质问题, 并对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了评价, 为桥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2001, 26(4): 391-394.
摘要:
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塔墩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 试验表明, 在没有临空条件下的受力机制是以塔基沉降变形为主, 塔基斜坡在超载2.2倍设计荷载和斜坡坡角变陡5.3°情况下, 整个塔基边坡没有明显的破坏迹象, 说明边坡整体稳定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塔墩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 试验表明, 在没有临空条件下的受力机制是以塔基沉降变形为主, 塔基斜坡在超载2.2倍设计荷载和斜坡坡角变陡5.3°情况下, 整个塔基边坡没有明显的破坏迹象, 说明边坡整体稳定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2001, 26(4): 395-397.
摘要:
膨胀土的膨胀性是襄荆高速公路与汉十高速公路面临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颗粒分析试验, 发现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体的蒙脱石和伊利石质量分数相对较高, 而石英、长石和绿泥石质量分数较低.两条高速公路的膨胀性为弱至中等, 但是粘土矿物质量分数的差异导致了襄荆高速公路比汉十高速公路膨胀土体的膨胀性要高; 汉十高速公路膨胀土在50 kPa压力下饱水后的压缩沉降量基本上大于其膨胀量.
膨胀土的膨胀性是襄荆高速公路与汉十高速公路面临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颗粒分析试验, 发现襄荆高速公路膨胀土体的蒙脱石和伊利石质量分数相对较高, 而石英、长石和绿泥石质量分数较低.两条高速公路的膨胀性为弱至中等, 但是粘土矿物质量分数的差异导致了襄荆高速公路比汉十高速公路膨胀土体的膨胀性要高; 汉十高速公路膨胀土在50 kPa压力下饱水后的压缩沉降量基本上大于其膨胀量.
2001, 26(4): 398-401.
摘要: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利用地质分析方法、试验参数的数理统计、极射赤平投影图和对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和围岩类别的主要特征, 认为坍塌是隧道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脉体边缘片理发育带、裂隙及降雨是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利用地质分析方法、试验参数的数理统计、极射赤平投影图和对典型工程实例的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和围岩类别的主要特征, 认为坍塌是隧道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脉体边缘片理发育带、裂隙及降雨是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
2001, 26(4): 402-405.
摘要:
三峡工程建成后, 库水回水将淹没沿江(河) 地带的公路约1 000 km. 随着库区的开发, 不仅需要复建被淹没的公路, 恢复其功能, 而且还将大量修建新公路. 通过实例对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中的主要地质病害进行了论述, 指出已发生的地质病害主要是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而潜在的地质病害是由于水库库岸再造对公路工程的不利影响; 分析了产生病害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对三峡工程库区今后的公路建设、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峡工程建成后, 库水回水将淹没沿江(河) 地带的公路约1 000 km. 随着库区的开发, 不仅需要复建被淹没的公路, 恢复其功能, 而且还将大量修建新公路. 通过实例对三峡工程库区公路复建工程中的主要地质病害进行了论述, 指出已发生的地质病害主要是山区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而潜在的地质病害是由于水库库岸再造对公路工程的不利影响; 分析了产生病害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对三峡工程库区今后的公路建设、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001, 26(4): 406-409.
摘要:
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塔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石的强度问题. 由于塔基岩石为胶结差的砾岩与砂砾岩, 且结构和颗粒不均匀, 勘探中取样极为困难, 加之岩石常规试验的不适宜性, 使得岩石力学强度问题复杂化. 为此勘察期间对塔基岩石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并结合类似岩石的原位试验对比分析, 确定了符合本大桥的力学参数建议值, 为桩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南京长江二桥南汊桥塔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石的强度问题. 由于塔基岩石为胶结差的砾岩与砂砾岩, 且结构和颗粒不均匀, 勘探中取样极为困难, 加之岩石常规试验的不适宜性, 使得岩石力学强度问题复杂化. 为此勘察期间对塔基岩石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并结合类似岩石的原位试验对比分析, 确定了符合本大桥的力学参数建议值, 为桩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1, 26(4): 410-414.
摘要: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的特大型公路大桥, 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 桥位区滑坡崩塌较发育. 为确保大桥安全稳定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进行了岩体结构模拟,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块体极限平衡法, 对桥位存在的桥台斜坡和桥墩基础地基稳定性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 同时, 对断裂破碎岩体及风化岩体、滑坡对大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基础形式、桩基深度、持力层及承载力和桥台斜坡治理的建议.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的特大型公路大桥, 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 桥位区滑坡崩塌较发育. 为确保大桥安全稳定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进行了岩体结构模拟, 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块体极限平衡法, 对桥位存在的桥台斜坡和桥墩基础地基稳定性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 同时, 对断裂破碎岩体及风化岩体、滑坡对大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基础形式、桩基深度、持力层及承载力和桥台斜坡治理的建议.
2001, 26(4): 415-418.
摘要:
现场调查发现在神户地震期间重力式码头破坏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侧向位移, 因此, 阐明挡土墙的变形机理对于改善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重力式码头的地基模型, 进行了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基底土的强度降低和局部液化是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 墙后动土压力的增加为挡土墙的运动提供了条件. 在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地基的运动以侧向位移为主. 重力作用是地基侧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减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动土压力和充分填实基底下的砂土是增加重力式码头抗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现场调查发现在神户地震期间重力式码头破坏时都发生了相当大的侧向位移, 因此, 阐明挡土墙的变形机理对于改善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重力式码头的地基模型, 进行了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基底土的强度降低和局部液化是挡土墙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 墙后动土压力的增加为挡土墙的运动提供了条件. 在液化条件下重力式码头地基的运动以侧向位移为主. 重力作用是地基侧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减少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动土压力和充分填实基底下的砂土是增加重力式码头抗震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2001, 26(4): 419-423.
摘要: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2001, 26(4): 424-428.
摘要:
当宜高速公路沿线存在有大量膨胀土, 为使其加固方案合理, 避免滑坡、塌方等现象的发生, 结合当宜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对沿线膨胀土性质与路基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治方案.
当宜高速公路沿线存在有大量膨胀土, 为使其加固方案合理, 避免滑坡、塌方等现象的发生, 结合当宜高速公路膨胀土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对沿线膨胀土性质与路基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治方案.
2001, 26(4): 429-432.
摘要:
襄樊岘山垭地区膨胀土滑坡是影响公路交通的重大地质病害. 曾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整治均没有收到良好效果. 在探明岘山垭膨胀土滑坡的一些重要性质基础上,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 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综合常规物理力学实验, 对滑坡膨胀土物理性质、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此为基础, 探讨了该区膨胀土一些特性在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 进一步阐明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膨胀土滑坡的一些重要规律, 对于深入研究膨胀土滑坡及滑坡整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襄樊岘山垭地区膨胀土滑坡是影响公路交通的重大地质病害. 曾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整治均没有收到良好效果. 在探明岘山垭膨胀土滑坡的一些重要性质基础上,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 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综合常规物理力学实验, 对滑坡膨胀土物理性质、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此为基础, 探讨了该区膨胀土一些特性在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 进一步阐明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 总结了膨胀土滑坡的一些重要规律, 对于深入研究膨胀土滑坡及滑坡整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1, 26(4): 433-436.
摘要:
沪蓉国道主干线巫山至万州段公路位于四川省境内. 全线平行于长江北岸分布, 地形起伏大, 地势较陡, 山势雄伟. 由于沿线不良地质、特殊地质现象较多, 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为查明路段范围内不良地质分布范围, 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在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了遥感技术, 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沪蓉国道主干线巫山至万州段公路位于四川省境内. 全线平行于长江北岸分布, 地形起伏大, 地势较陡, 山势雄伟. 由于沿线不良地质、特殊地质现象较多, 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为查明路段范围内不良地质分布范围, 为路线方案比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在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了遥感技术, 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01, 26(4): 437-440.
摘要:
对沿江两岸河漫滩的分布特征、漫滩地貌、漫滩结构、漫滩基底结构、漫滩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漫滩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包括典型的漫滩土层和非典型的漫滩土层, 根据不同出露地点进行了剖析、对比, 从而对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从地貌特征、地层特性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和避开、治理不利条件的方法, 为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对沿江两岸河漫滩的分布特征、漫滩地貌、漫滩结构、漫滩基底结构、漫滩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漫滩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包括典型的漫滩土层和非典型的漫滩土层, 根据不同出露地点进行了剖析、对比, 从而对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从地貌特征、地层特性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和避开、治理不利条件的方法, 为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