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田军 张克信 龚一鸣

    田军, 张克信, 龚一鸣, 2000.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 25(3): 290-294.
    引用本文: 田军, 张克信, 龚一鸣, 2000.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 25(3): 290-294.
    TIAN Jun, ZHANG Kexin, GONG Yiming, 2000. ADVANCES IN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STRATIGRAPHIC RESEARCH IN EAST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Earth Science, 25(3): 290-294.
    Citation: TIAN Jun, ZHANG Kexin, GONG Yiming, 2000. ADVANCES IN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STRATIGRAPHIC RESEARCH IN EAST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Earth Science, 25(3): 290-294.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原地矿部“中国西部不同类型造山带及非史密斯地层区1∶25万地质填图方法指南”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田军, 男, 1974年生, 199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获地层古生物专业硕士学位, 现就读于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攻读海洋地质学博士学位

    • 中图分类号: P534.51

    ADVANCES IN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STRATIGRAPHIC RESEARCH IN EAST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包括下三叠统洪水川群和中三叠统闹仓坚沟组.根据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研究, 结合区域上的岩性对比, 将洪水川群划分为3个岩性单元, 即底部砂砾岩段、中部灰岩夹砂岩段和上部砂板岩段, 属于下三叠统印度阶和奥伦尼克阶.闹仓坚沟组包括闹一段砂砾岩和闹二段砂板岩, 从中三叠统早安尼锡期延续到中安尼锡期.砂岩的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砂岩为杂砂岩, 属于复理石盆地的浊积岩范畴; 砂岩稀土元素的特征值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元素的参数值.

       

    • 图  1  东昆仑造山带南北向构造模式剖面

      1.三叠系巴颜喀拉群; 2.二叠系—三叠系布青山群; 3.上二叠统格曲组砂砾岩段推覆体; 4.上二叠统格曲组灰岩段推覆体; 5.上二叠统格曲组—下三叠统东昆南前陆盆地沉积; 6.中下二叠统树维门科组推覆体; 7.印支期闪长岩; 8.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 9.前印支期活动基底; 10.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11.巴颜喀拉浊积盆地基底; 12.逆冲断层

      Fig.  1.  Northsouth tectonic model section of the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图  2  下中三叠统砂岩的lg[w (SiO2)/w (Al2O3) ]与lg[ w (Na2O)/w (K2O) ]关系

      Fig.  2.  Projective plot of lg[w (SiO2)/w (Al2O3) ]-lg[ w (Na2O)/w (K2O) ] of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sandstones

      表  1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地层序列

      Table  1.   Lower and Middle Triass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let

    • [1] 许靖华. 大地构造与沉积作用[M]. 何起详, 赵霞飞, 宋鸿林译.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5. 116~190.
      [2] 冯庆来.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J]. 地质科技情报, 1993, 12(3): 51~5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KQ199303009.htm
      [3] 王乃文, 郭宪璞, 刘羽. 非史密斯地层学简介[J]. 地质论评, 1994, 40(5): 39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P199405010.htm
      [4] 杜远生, 颜佳新, 韩欣. 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研究的新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 1995, 14(1): 29~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KQ501.006.htm
      [5] 龚一鸣.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6, 21(1): 19~2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KX601.002.htm
      [6] 张克信, 陈能松, 王永标, 等. 东昆仑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序列重建方法初探[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7, 22(4): 343~34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KX704.001.htm
      [7] 殷鸿福, 张克信, 王国灿, 等. 非威尔逊旋回与非史密斯方法——中国造山带研究理论与方法[J].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增刊): 1~9.
      [8] 殷鸿福, 张克信. 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些特点[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7, 22(4): 339~34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KX704.000.htm
      [9] 李璋荣, 鲁益钜, 陈国隆, 等. 青海布尔汗布达山石炭纪和三叠纪[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1~274.
      [10] 田军, 龚一鸣, 梁斌, 等. 东昆仑造山带二叠—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其指相意义[J]. 沉积学报, 1999, 17(3): 361~366. doi: 10.3969/j.issn.1000-0550.1999.03.005
      [11] 晋惠娟, 李育慈. 古代深海遗迹化石群落在沉积学中的应用[J]. 科学通报, 1999, 44(2): 123~130. doi: 10.3321/j.issn:0023-074X.1999.02.002
      [12] Pettijohn F J, Potter P E, Siever R. Sand and sandstone [M].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73. 618.
      [13] Bhatia M R. 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Australian Paleozoic graywackes and mudrocks: provence and tectonic control[J]. Sedimentary Geology, 1985, 45(1~2): 97~113.
    • 加载中
    图(2)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73
    • HTML全文浏览量:  95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0-01-11
    • 刊出日期:  2000-05-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