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中国百强科技报刊

    湖北出版政府奖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中国最美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41卷  第8期

    显示方式:
    目次
    目录
    2016, 41(8).
    摘要:
    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陈崇阳, 高有峰, 吴海波, 瞿雪姣, 刘志文, 白雪峰, 王璞珺
    2016, 41(8): 1259-1274. doi: 10.3799/dqkx.2016.104
    摘要(4989) HTML全文 (1705) PDF 3118KB(23) [施引文献] (31)
    摘要:
    海拉尔盆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盆内存在多套火山-沉积岩组合.通过对海拉尔盆地Chu8井等4处火山岩样品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了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为盆内和邻区地层对比以及大兴安岭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研究区4个火山岩样品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22~1.50),说明其属于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确实存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14.4±4.3 Ma)的火山岩,结合前人研...
    豫南新县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刘清泉, 邵拥军, 陈昕梦, 刘忠法, 张喆
    2016, 41(8): 1275-1294. doi: 10.3799/dqkx.2016.507
    摘要(8205) HTML全文 (1722) PDF 3135KB(17) [施引文献] (16)
    摘要:
    新县岩体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上,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SiO2含量为74.94%~78.16%,K2O含量为3.87%~5.86%,Na2O含量为3.82%~4.24%,Al2O3含量为12.38%~13.57%,具有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A/CNK=1.05~1.11) 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42.67×10-6~110.45×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Eu的...
    鄂尔多斯地区黄旗口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
    宋立军, 刘池阳, 赵红格, 王建强, 张小龙
    2016, 41(8): 1295-1308, 1321. doi: 10.3799/dqkx.2016.105
    摘要(4179) HTML全文 (1807) PDF 2087KB(23) [施引文献] (50)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及邻区沉积了一套以黄旗口组为代表的巨厚的中元古界碎屑岩系,该套地层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目前人们对该套地层的勘探认识尚不够深入,利用碎屑组分、主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手段,结合区域及深部背景特征,探讨了该套地层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结果显示,黄旗口组整体形成于气候干燥的淡水氧化或富氧的过渡环境,沉积期古海水温度较高(平均为32 ℃);黄旗口组碎屑组分及其主微量元素特征与东非裂谷区相似,加之其沉积于淡水环境,并具有自下段至上段石英砂岩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表明研究区黄...
    上扬子西南盐源盆地早三叠世物源体系及构造意义
    朱民, 陈汉林, 周静, 杨树锋
    2016, 41(8): 1309-1321. doi: 10.3799/dqkx.2016.106
    摘要(4546) HTML全文 (1758) PDF 3654KB(22) [施引文献] (25)
    摘要:
    晚古生代末期至早中生代期间,上扬子西部边缘地区经历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热事件和与古特提斯洋闭合相关的三江造山带形成事件,导致康滇古陆两侧形成了独特的盆山格局和沉积模式.由于目前人们对盐源盆地早三叠世青天堡组的物源与构造背景了解不多,故以盐源、盐塘剖面为代表,对青天堡组碎屑岩进行了砂岩组分、全岩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盐源盆地下三叠统青天堡组物源来自于近源搬运的火山岩,青天堡组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高钛玄武岩具有一致的元素组合配分模式,青天堡组锆石谐和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6...
    浙江龙游地区基性及镁质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董学发, 唐增才, 陈忠大, 余盛强, 赵旭东, 周宗尧, 吴小勇, 肖庆辉
    2016, 41(8): 1322-1333. doi: 10.3799/dqkx.2016.517
    摘要(5006) HTML全文 (1880) PDF 1617KB(17) [施引文献] (14)
    摘要:
    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与华夏地块之间的龙游地区出露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其对华南前泥盆纪地质构造格局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但目前人们对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了解不多.通过对其中的基性及镁质变质岩进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可将这些岩石可以分为3种类型:“N-MORB”型、“T-MORB”型和“E-MORB”型.其中“N-MORB”型岩石原岩可能主要形成于洋内弧环境,“T-MORB”型岩石原岩主要形成于过渡型大洋中脊及火山弧环境,而“E-MORB”型岩石的原岩则主要形成于富集型大洋中脊、陆缘弧和板内环境.岩...
    东昆仑与成矿有关的三叠纪花岗岩演化:基于莫河下拉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张炜, 周汉文, 朱云海, 毛武林, 佟鑫, 马占青, 曹永亮
    2016, 41(8): 1334-1348. doi: 10.3799/dqkx.2016.520
    摘要(3798) HTML全文 (1523) PDF 2218KB(11) [施引文献] (28)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在三叠纪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构造-岩浆带,也是一个对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在三叠纪形成了大量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在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花岗斑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东昆仑地区三叠纪与成矿有关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它们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 东昆仑与成矿有关的三叠纪花岗岩年龄为250~200 Ma,具有一个由低K系列-中K钙碱性系列向高K系列-钾玄岩系列过渡的明显趋势,240~200 Ma,...
    万安盆地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演化及控制因素
    杨振, 张光学, 张莉
    2016, 41(8): 1349-1360. doi: 10.3799/dqkx.2016.107
    摘要(3596) HTML全文 (1496) PDF 4610KB(15) [施引文献] (22)
    摘要:
    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但目前对万安盆地生物礁的识别及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带的划分尚不够深入.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对该区的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进行了精细刻画,万安盆地中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早中新世时期,碳酸盐台地初始发育,台地规模小、数量少,零星分布于盆地中部;中中新世台地发育进入繁盛阶段,主要分布于北部隆起、中部隆起及隆起周缘的斜坡之上,横向上呈东、西带状展布,此时期的生物礁以台地边缘礁和块状礁为主;至晚中新世时期,碳酸盐台地开始衰退,而生物礁类型全、数...
    海南岛晨星早石炭世高度亏损N-MORB型玄武岩及其地质意义
    何慧莹, 王岳军, 张玉芝, 陈新跃, 周永智
    2016, 41(8): 1361-1375. doi: 10.3799/dqkx.2016.108
    摘要(4265) HTML全文 (1767) PDF 1754KB(29) [施引文献] (13)
    摘要:
    海南岛地处印支陆块和华南陆块的交界地带,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其拼合机制及精细时代一直备受争议.在海南岛昌江-琼海断裂以北的晨星地区识别出一套具高εNd(t)值的火山岩,对其进行了全岩40Ar-39Ar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火山岩的全岩40Ar-39Ar坪年龄为328.1±2.6 Ma,代表了其喷发年龄;该变基性岩SiO2含量为46.92%~52.58%,具有低TiO2、低K2O、高Al2O3的特征;稀土元素丰度为15.1×10-6~28.7×10-6, 呈现N-...
    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对页岩压裂改造的启示
    康永尚, 邓泽, 王红岩, 刘洪林, 袁春林, 赵群
    2016, 41(8): 1376-1383. doi: 10.3799/dqkx.2016.522
    摘要(4235) HTML全文 (1594) PDF 792KB(9) [施引文献] (11)
    摘要:
    页岩压裂改造过程中渗透率变化和压裂缝扩展的机理对页岩气开发压裂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页岩岩心首次加载-卸载-二次加载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和二次加载实验后岩心微米CT成像分析,揭示出两个重要现象:(1) 首次加载-卸载-二次加载过程,有助于提高岩心的渗透率;(2) 在二次加载过程中,岩心渗透率随轴压增加出现增加或降低不同的现象,分别对应压裂缝的有序化和方向性扩展或无序化和局部糜棱化扩展.实验获得的认识对页岩储层压裂改造有两条启示:(1) 泵入-停泵-再泵入循环压裂有助于改善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
    渤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流体压力恢复
    刘华, 蒋有录, 卢浩, 刘雅利, 景琛
    2016, 41(8): 1384-1394. doi: 10.3799/dqkx.2016.109
    摘要(3834) HTML全文 (1778) PDF 1757KB(16) [施引文献] (35)
    摘要:
    渤南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但其油气成藏时期的动力条件尚不明确.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和冰点测试技术,恢复了渤南洼陷主力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对应的地层压力.研究区沙三段烃类包裹体发黄白色和黄绿色荧光,均一温度为80~130 ℃,为明化镇中后期至今一期成藏;沙四段烃类包裹体灰黄色、黄绿、蓝绿色3种荧光,存在70~80 ℃和90~130 ℃两个温度区间,对应着东营期、明化镇初期至今两期油气充注,且以晚期充注为主.油气运聚时期普遍发育异常高压,第一期成藏时压力系数相对较低;第二期随着...
    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电性结构
    席振铢, 李瑞雪, 宋刚, 周胜
    2016, 41(8): 1395-1401. doi: 10.3799/dqkx.2016.110
    摘要(5041) HTML全文 (1888) PDF 1282KB(11) [施引文献] (17)
    摘要:
    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位于水深数千米的大洋洋底,其形态、规模及电性参数难为人知,迄今尚未有由实测数据推导其电性结构的研究.依托于“大洋一号”,在大西洋洋中脊、西南印度洋洋中脊实施了多次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探测试验,实地采集热液金属硫化物矿瞬变电磁响应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分析表明:大西洋TAG(trans-Atlantic geotraverse)热液区及西南印度洋49°4′E,37°5′S热液区内,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形似生长于洋壳内的“蘑菇”,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结构,分布于热液喷口...
    0608号台风“桑美”过境前后对长江口外海域环境的影响
    陈斌, 王凯, 刘健, 高飞
    2016, 41(8): 1402-1412. doi: 10.3799/dqkx.2016.111
    摘要:
    台风是短期改变海洋环境的重要动力因素,会对近岸河口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0608号台风“桑美”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多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温度、盐度、浊度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台风引起的水体平流输运和垂向混合作用下,长江口外海域的温度、盐度、浊度等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表层水体的温度降低,盐度增大;底层水体温度升高,盐度降低;温跃层厚度增大,层结构强度减弱;东部海域的盐跃层基本消失,温盐跃层对营养盐垂向输运的限制减弱,导致叶绿素a浓度值升高;台湾暖流底层冷水明显...
    温州珊溪水库诱发地震构造条件
    马志江, 钟羽云, 韩用兵, 叶建青, 张震峰, 林胜法, 徐梦林, 刘倩倩
    2016, 41(8): 1413-1423. doi: 10.3799/dqkx.2016.112
    摘要(5082) HTML全文 (1654) PDF 7144KB(16) [施引文献] (20)
    摘要:
    自2002年7月温州珊溪水库首次发生地震后,其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但目前人们对水库地震成因了解较少.基于对库区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形地貌、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分析,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库区主要断层的地质特征,并评价了其渗透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库地震时间序列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珊溪水库地震活动与库区岩性、断层(尤其是库区内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及库水特征关系密切.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侏罗系凝灰岩夹砂岩、泥岩等隔水性好的层状岩层中,而渗透性...
    2012—2013年重庆雪玉洞洞穴系统碳循环特征
    任坤, 沈立成, 袁道先, 王晓晓, 徐尚全
    2016, 41(8): 1424-1434. doi: 10.3799/dqkx.2016.113
    摘要:
    重庆雪玉洞洞内CO2浓度之高,在国内外皆罕见,但此洞穴系统碳循环特征及控制因素仍不清楚.利用土壤二氧化碳分压(PCO2-soil)、洞内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cave)、地下河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eq)、方解石饱和指数(SIc)、地下河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等指标来研究雪玉洞洞内CO2浓度变化、控制因素以及地下河对洞内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雪玉洞上覆PCO2-soil雨季高,旱季低;降雨量是控制上覆PCO2-soil的重要因子.雪玉洞PCO2-cave变化规律明显,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