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31卷 第3期
2006, 31(3): 285-293.
摘要: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 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 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 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 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 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 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 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 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 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 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 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 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
2006, 31(3): 294-300.
摘要: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 Ma~(2500±180) Ma, 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690Ma, 其最大的206Pb/238U年龄为(2790±150) Ma, 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域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044.7±29.3) Ma.长英质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尤其是锆石副矿物内部...
本研究应用激光剥蚀技术测定了北大别黄土岭高温-高压长英质麻粒岩锆石3个结构域的U-Pb年龄.变质锆石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93±54) Ma~(2500±180) Ma, 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域的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628~2690Ma, 其最大的206Pb/238U年龄为(2790±150) Ma, 变质增生或变质重结晶锆石域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044.7±29.3) Ma.长英质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尤其是锆石副矿物内部...
2006, 31(3): 301-308.
摘要:
尝试恢复东菲律宾海新型深水水成富铁锰结壳典型样品生长过程中所记录的古海洋环境.通过对其微间距取样样品的地球化学和铀系年代学综合研究, 得到了该结壳的3个主要生长阶段及其对应的古海洋环境.第一阶段为晚中新世晚期-早上新世的结壳快速生长期, 壳层结构疏松并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质, 对应着中中新世初期-上新世早期的南极底流活跃和降温; 第二阶段为早、中上新世的结壳生长间断期, 形成深海粘土沉积, 表明此时南极底流的减弱和升温; 第三阶段为中上新世以来的结壳缓慢生长期, 指示着南极底流的再次活跃和强降温...
尝试恢复东菲律宾海新型深水水成富铁锰结壳典型样品生长过程中所记录的古海洋环境.通过对其微间距取样样品的地球化学和铀系年代学综合研究, 得到了该结壳的3个主要生长阶段及其对应的古海洋环境.第一阶段为晚中新世晚期-早上新世的结壳快速生长期, 壳层结构疏松并含有较多的火山碎屑物质, 对应着中中新世初期-上新世早期的南极底流活跃和降温; 第二阶段为早、中上新世的结壳生长间断期, 形成深海粘土沉积, 表明此时南极底流的减弱和升温; 第三阶段为中上新世以来的结壳缓慢生长期, 指示着南极底流的再次活跃和强降温...
2006, 31(3): 309-316.
摘要:
在对野外脆性构造(主要是节理和断层) 大量观测的基础上, 根据它们与应力的关系, 讨论了库车坳陷白垩纪末期以来的古构造应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在库车坳陷脆性构造中, 早期隆升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在中生界的NEE-SWW向系统节理被晚期同构造期的在中生界与上第三系均发育的NNW-SSE向和NW-SE向节理切割并改造, 这是对区域上构造应力场在进入新近纪时从弱伸展变化到强烈挤压这一过程的响应.基于断层滑动分析的古应力反演结果显示, 此时盆山边界处以近N-S向伸展应力状态占主导, 而坳陷内部则表现为近...
在对野外脆性构造(主要是节理和断层) 大量观测的基础上, 根据它们与应力的关系, 讨论了库车坳陷白垩纪末期以来的古构造应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在库车坳陷脆性构造中, 早期隆升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在中生界的NEE-SWW向系统节理被晚期同构造期的在中生界与上第三系均发育的NNW-SSE向和NW-SE向节理切割并改造, 这是对区域上构造应力场在进入新近纪时从弱伸展变化到强烈挤压这一过程的响应.基于断层滑动分析的古应力反演结果显示, 此时盆山边界处以近N-S向伸展应力状态占主导, 而坳陷内部则表现为近...
2006, 31(3): 317-320.
摘要:
尽管对过渡金属掺杂锰酸锂后放电平台的升高现象有众多实验研究, 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采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了过渡金属M(M=Ti、Cr、Fe、Co、Ni、Cu、Zn)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 并以此分析放电平台的升高机理.电子态密度分析发现由于M-3d能带的诱导作用, 出现了新的O-2p能带, 而锂脱出时获得的电子, 主要是由费米能级附近O-2p能带提供的.当过渡金属M由Ti变化到Zn时, M-3d能带逐渐向低能量的方向移动, 新的O-2p能带出现的位置也随之下移...
尽管对过渡金属掺杂锰酸锂后放电平台的升高现象有众多实验研究, 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采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了过渡金属M(M=Ti、Cr、Fe、Co、Ni、Cu、Zn)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 并以此分析放电平台的升高机理.电子态密度分析发现由于M-3d能带的诱导作用, 出现了新的O-2p能带, 而锂脱出时获得的电子, 主要是由费米能级附近O-2p能带提供的.当过渡金属M由Ti变化到Zn时, M-3d能带逐渐向低能量的方向移动, 新的O-2p能带出现的位置也随之下移...
2006, 31(3): 321-325.
摘要:
近年来地质证据和少量的实验研究证实, 相当量的铜可以在气相中迁移, 人们认识到铜在气相中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 但目前关于铜在气相中溶解反应机理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文通过溶解度法, 在310~350℃, 压力为4.2~10MPa的条件范围内, 实验研究了铜在不饱和水蒸气相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 水蒸气的存在大大增强了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度; 恒定温度下,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度随着水蒸气压的增加而增大; 气相中铜可能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可由以下反应表述: CuClmsolid+...
近年来地质证据和少量的实验研究证实, 相当量的铜可以在气相中迁移, 人们认识到铜在气相中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过程, 但目前关于铜在气相中溶解反应机理的研究还相当缺乏.本文通过溶解度法, 在310~350℃, 压力为4.2~10MPa的条件范围内, 实验研究了铜在不饱和水蒸气相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 水蒸气的存在大大增强了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度; 恒定温度下,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度随着水蒸气压的增加而增大; 气相中铜可能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铜在气相中的溶解可由以下反应表述: CuClmsolid+...
2006, 31(3): 326-329.
摘要: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对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需求, 对我国40余所高校、8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地质学人才存量、结构、培养状况和14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7名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全国现有4418人从事地质学基础研究工作, 年龄峰值为41~45岁, 人数随年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 地质类博士毕业生占全国当年博士毕业总人数的比例从1993年的8.76%下降到2003年的4.7%.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青年地质学人才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 未来5~10年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远不...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对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的需求, 对我国40余所高校、8个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地质学人才存量、结构、培养状况和14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7名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全国现有4418人从事地质学基础研究工作, 年龄峰值为41~45岁, 人数随年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 地质类博士毕业生占全国当年博士毕业总人数的比例从1993年的8.76%下降到2003年的4.7%.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青年地质学人才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 未来5~10年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远不...
2006, 31(3): 330-336.
摘要:
借助“成矿系统”的思维,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成矿(藏)系统形成机制及其构造背景.盆地于中生代处于大地构造体制转折的重要阶段, 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显著, 盆内亦分别于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左右发生过3次构造热事件.区域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导致了多种成藏(矿)作用的发生.盆地内部的构造热事件引发了有机流体的活动, 周缘造山作用产生了向盆内流动的无机含铀热液.有机和无机流体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有机流体的存在形成氧化-还原障, 导致无机流体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 在氧化-还原界面处成矿.突变成...
借助“成矿系统”的思维,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成矿(藏)系统形成机制及其构造背景.盆地于中生代处于大地构造体制转折的重要阶段, 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显著, 盆内亦分别于晚三叠世、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左右发生过3次构造热事件.区域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导致了多种成藏(矿)作用的发生.盆地内部的构造热事件引发了有机流体的活动, 周缘造山作用产生了向盆内流动的无机含铀热液.有机和无机流体的活动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有机流体的存在形成氧化-还原障, 导致无机流体关键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 在氧化-还原界面处成矿.突变成...
2006, 31(3): 337-348.
摘要:
介绍了“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3S”: Singularity-generalized self-Similarity-fractal Spectrum)为核心的多重分形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模型(Multifractal Mineralization Prediction Theory and Models)的基本内容和前沿研究方向.讨论了作为非线性、复杂性理论的重要领域之一, 多重分形理论所提供的“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等概念和相关的模型.这些新概念和模型不仅能够合理地描...
介绍了“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3S”: Singularity-generalized self-Similarity-fractal Spectrum)为核心的多重分形现代成矿预测理论与模型(Multifractal Mineralization Prediction Theory and Models)的基本内容和前沿研究方向.讨论了作为非线性、复杂性理论的重要领域之一, 多重分形理论所提供的“奇异性-广义自相似性-分形谱系”等概念和相关的模型.这些新概念和模型不仅能够合理地描...
2006, 31(3): 349-354.
摘要:
驱龙斑岩铜矿是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矿床, 形成于中新世.原生流体包裹体有5种类型, 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集中于240~650℃之间, 盐度变化于0.18%~52.04%之间, 明显分为高盐度高密度、低盐度低密度2类.可见含子矿物、液相、气相等包裹体共存现象, 且均一温度相近, 盐度相差很大, 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过程; 氢氧同位素及单矿物微量稀土元素研究表明,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斑岩岩浆体系, 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天然热卤水有关的混合水, 且天然热卤水占优势, 属NaCl...
驱龙斑岩铜矿是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矿床, 形成于中新世.原生流体包裹体有5种类型, 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集中于240~650℃之间, 盐度变化于0.18%~52.04%之间, 明显分为高盐度高密度、低盐度低密度2类.可见含子矿物、液相、气相等包裹体共存现象, 且均一温度相近, 盐度相差很大, 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过程; 氢氧同位素及单矿物微量稀土元素研究表明,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斑岩岩浆体系, 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天然热卤水有关的混合水, 且天然热卤水占优势, 属NaCl...
2006, 31(3): 355-360.
摘要:
近年来, 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计数对下伏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已被不同国家的地质工作者所证实, 但由于鉴别手段的限制, 对金矿化指示菌株的鉴定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上, 本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引入到金矿化指示菌株的鉴定中, 从而将微生物找矿中的微生物鉴定手段提高到分子水平.从湖北省嘉鱼县蛇屋山金矿区分离到的矿化指示菌株中随机挑取2株菌Y1和Y2, PCR扩增并测定其16SrDNA和16S-23SrDNA区间序列.经系统发育和生理生化试验综合分析, 表明...
近年来, 土壤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芽孢计数对下伏金矿化的指示作用已被不同国家的地质工作者所证实, 但由于鉴别手段的限制, 对金矿化指示菌株的鉴定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上, 本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引入到金矿化指示菌株的鉴定中, 从而将微生物找矿中的微生物鉴定手段提高到分子水平.从湖北省嘉鱼县蛇屋山金矿区分离到的矿化指示菌株中随机挑取2株菌Y1和Y2, PCR扩增并测定其16SrDNA和16S-23SrDNA区间序列.经系统发育和生理生化试验综合分析, 表明...
2006, 31(3): 361-365.
摘要:
定量度量动力变质作用下组成糜棱岩矿物颗粒的不规则变化是一项挑战性的研究.以基于GIS的P-A (周长-面积) 模型定量地描述糜棱岩中具自相似性石英形态的不规则变化.研究实例是苏格兰西北地区Moine逆冲断裂带前缘变质程度不同的5种类型的糜棱岩.石英是糜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其镜下的显微图片经扫描转换成数字图像, 再通过GIS技术转换成矢量图, 并计算出每颗石英的周长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 随变质程度的增加, 其P-A分形维数分别从1.20、1.28、1.38、1.46, 逐步增加到1.60.这表...
定量度量动力变质作用下组成糜棱岩矿物颗粒的不规则变化是一项挑战性的研究.以基于GIS的P-A (周长-面积) 模型定量地描述糜棱岩中具自相似性石英形态的不规则变化.研究实例是苏格兰西北地区Moine逆冲断裂带前缘变质程度不同的5种类型的糜棱岩.石英是糜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其镜下的显微图片经扫描转换成数字图像, 再通过GIS技术转换成矢量图, 并计算出每颗石英的周长和面积.研究结果表明, 随变质程度的增加, 其P-A分形维数分别从1.20、1.28、1.38、1.46, 逐步增加到1.60.这表...
2006, 31(3): 366-371.
摘要:
根据区域地震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塔东凸起西部中上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 在中上奥陶统识别出了2个地震层序, 发现了叠置的丘状前积反射地震单元, 综合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和薄片资料, 确认为海底扇沉积体.海底扇沉积主要由块状砂、砾岩, 递变层理砂岩, 平行层理砂岩, 砂纹层理粉砂岩, 变形或包卷层理粉砂岩, 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块状或递变的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等岩相组成, 形成于中扇和外扇环境, 物源来自研究区南部的岛弧带.海底扇的发现对于塔东凸起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气勘探...
根据区域地震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塔东凸起西部中上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 在中上奥陶统识别出了2个地震层序, 发现了叠置的丘状前积反射地震单元, 综合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和薄片资料, 确认为海底扇沉积体.海底扇沉积主要由块状砂、砾岩, 递变层理砂岩, 平行层理砂岩, 砂纹层理粉砂岩, 变形或包卷层理粉砂岩, 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块状或递变的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等岩相组成, 形成于中扇和外扇环境, 物源来自研究区南部的岛弧带.海底扇的发现对于塔东凸起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气勘探...
2006, 31(3): 372-377.
摘要: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 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为例, 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古流向物源、古厚度恢复、古水深校正等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解释资料, 应用三维储层建模技术, 定性定量地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建立了三维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从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 直观地解释了古地貌油气富集规律.依据以上模型, 预测出油气有利储集区分布在三大斜坡储集带的河流边滩砂体和河谷...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 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为例, 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古流向物源、古厚度恢复、古水深校正等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解释资料, 应用三维储层建模技术, 定性定量地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建立了三维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从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 直观地解释了古地貌油气富集规律.依据以上模型, 预测出油气有利储集区分布在三大斜坡储集带的河流边滩砂体和河谷...
2006, 31(3): 378-383.
摘要:
为了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原油粘度升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实际油藏原油粘度统计, 回归出了原油粘度增长模型.在三维三相黑油渗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原油粘度随含水和压力变化的油藏渗流数学模型, 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 采用超松弛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用Fortran90语言开发了一个新的数值模拟器.应用该模拟器模拟了不同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并与常规模拟器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初始水油粘度比为1∶10、含水达到98%时, 粘度增长指数由0增加到0....
为了研究注水开发油田原油粘度升高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实际油藏原油粘度统计, 回归出了原油粘度增长模型.在三维三相黑油渗流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原油粘度随含水和压力变化的油藏渗流数学模型, 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 采用超松弛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用Fortran90语言开发了一个新的数值模拟器.应用该模拟器模拟了不同的原油粘度变化规律对水驱效果的影响, 并与常规模拟器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初始水油粘度比为1∶10、含水达到98%时, 粘度增长指数由0增加到0....
2006, 31(3): 384-388.
摘要:
针对目前软件构架评估方法未考虑复用构架评估知识的局限性,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构架评估知识复用的软件构架评估模式(包括软件构架评估方法元模型和应用框架).运用一致的评估元模型, 建立高层模型, 辅助构架评估决策; 并在应用框架支持下, 系统地复用评估历史数据, 将SAEM的活动整合为一个系统的、可复用的、可管理的过程.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软件构架评估, 降低了深空探测航天复杂系统的研制风险.
针对目前软件构架评估方法未考虑复用构架评估知识的局限性,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构架评估知识复用的软件构架评估模式(包括软件构架评估方法元模型和应用框架).运用一致的评估元模型, 建立高层模型, 辅助构架评估决策; 并在应用框架支持下, 系统地复用评估历史数据, 将SAEM的活动整合为一个系统的、可复用的、可管理的过程.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国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软件构架评估, 降低了深空探测航天复杂系统的研制风险.
2006, 31(3): 389-393.
摘要:
为了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被广泛用于点事件预测的证据权方法能对面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训练层的证据权方法.它是一种更广泛的证据权方法, 与普通证据权方法所不同的是, 它的训练层是模糊集合, 其取值是它的隶属度.通过适当的变换也可以把点训练层转换为模糊集合.因此, 该方法可以对面事件、点事件和线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该方法可以处理训练层和证据层均为模糊集合的情况, 被称为双重模糊证据权方法.作为该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 本文介绍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晋陕蒙地区土地沙漠化评价的应用实例.
为了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被广泛用于点事件预测的证据权方法能对面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训练层的证据权方法.它是一种更广泛的证据权方法, 与普通证据权方法所不同的是, 它的训练层是模糊集合, 其取值是它的隶属度.通过适当的变换也可以把点训练层转换为模糊集合.因此, 该方法可以对面事件、点事件和线事件进行评价和预测.该方法可以处理训练层和证据层均为模糊集合的情况, 被称为双重模糊证据权方法.作为该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 本文介绍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晋陕蒙地区土地沙漠化评价的应用实例.
2006, 31(3): 394-398.
摘要:
为解决能源问题, 开发可再生能源, 利用闭式循环将地热系统和太阳能系统联合起来发电.发电系统可以避免因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地震、地面沉降、地热水资源衰减、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环境问题, 也可以克服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受地理位置限制的缺点.地热系统地下部分由两垂深3~5 km的井在井底由一5~7 km的水平井连接而成, 水平井中流体温度可达150 ℃左右, 适合于ORC发电.太阳能系统采用槽式聚光镜集热, 集热流体可选水或油, 最高温度可达350 ℃以上.ORC一级循环工质为...
为解决能源问题, 开发可再生能源, 利用闭式循环将地热系统和太阳能系统联合起来发电.发电系统可以避免因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地震、地面沉降、地热水资源衰减、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环境问题, 也可以克服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受地理位置限制的缺点.地热系统地下部分由两垂深3~5 km的井在井底由一5~7 km的水平井连接而成, 水平井中流体温度可达150 ℃左右, 适合于ORC发电.太阳能系统采用槽式聚光镜集热, 集热流体可选水或油, 最高温度可达350 ℃以上.ORC一级循环工质为...
2006, 31(3): 399-404.
摘要:
对北京城东附近某苗圃内典型的土壤污染剖面进行了环境磁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发现某些重金属(Pb、Zn、Sr、Ba、Cu)和磁性参数呈现相同的垂向变化趋势, 都在37 cm以上显示高值区, 磁化率均值达到192.02×10-8 m3/kg, 如Pb含量达到67.62 mg/kg, 而在37 cm以下, 明显属低值区, 磁化率均值只有18.38×10-8 m3/kg, Pb含量也只有23.43 mg/kg.借助于指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揭示出各种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表明磁参数与Pb、Zn、S...
对北京城东附近某苗圃内典型的土壤污染剖面进行了环境磁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发现某些重金属(Pb、Zn、Sr、Ba、Cu)和磁性参数呈现相同的垂向变化趋势, 都在37 cm以上显示高值区, 磁化率均值达到192.02×10-8 m3/kg, 如Pb含量达到67.62 mg/kg, 而在37 cm以下, 明显属低值区, 磁化率均值只有18.38×10-8 m3/kg, Pb含量也只有23.43 mg/kg.借助于指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揭示出各种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表明磁参数与Pb、Zn、S...
2006, 31(3): 405-410.
摘要:
为了高效率、高精度地获取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定量参数, 引入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十分必要.在川西地势陡峻的鲜水河断裂带上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探讨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总结了工作流程与操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增强的正射纠正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获得康定南团结乡附近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断层迹线的空间分布, 量测得到该断裂在T1洪积扇形成以来左旋水平位移量为43 m, 垂直位移量为5.8 m.结果表明, 利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进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水平累积位移量、垂直累积位移量、断层长度等定...
为了高效率、高精度地获取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定量参数, 引入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十分必要.在川西地势陡峻的鲜水河断裂带上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探讨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总结了工作流程与操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增强的正射纠正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获得康定南团结乡附近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断层迹线的空间分布, 量测得到该断裂在T1洪积扇形成以来左旋水平位移量为43 m, 垂直位移量为5.8 m.结果表明, 利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学方法进行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中水平累积位移量、垂直累积位移量、断层长度等定...
2006, 31(3): 411-416.
摘要:
碳酸盐岩溶解的速率控制过程包括: (1) 岩石表面上的非均相化学反应; (2) 离子从岩石表面通过扩散向溶液中的传输; (3) CO2向H+和HCO3-的转换.通常是这3个过程中的最慢过程决定着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然而, 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 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白云岩的初始溶解速率不仅只有灰岩的1/3~1/60, 而且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呈现出不同的速率控制机理.如对灰岩而言, 在实验中加入能催化CO2转换反应的生物碳酸酐酶(CA) 后, 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 Pa的区...
碳酸盐岩溶解的速率控制过程包括: (1) 岩石表面上的非均相化学反应; (2) 离子从岩石表面通过扩散向溶液中的传输; (3) CO2向H+和HCO3-的转换.通常是这3个过程中的最慢过程决定着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然而, 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 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 白云岩的初始溶解速率不仅只有灰岩的1/3~1/60, 而且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解呈现出不同的速率控制机理.如对灰岩而言, 在实验中加入能催化CO2转换反应的生物碳酸酐酶(CA) 后, 其溶解速率增加出现在CO2分压>100 Pa的区...
2006, 31(3): 417-422.
摘要:
结合自一里水电工程气垫式调压室设计厂房区岩体渗透性研究, 提出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与评价, 系统刻画岩体渗透性与分区评价, 以满足气垫式调压室设计要求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以基础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为背景, 从系统全面的裂隙测量与统计分析中, 获取岩体裂隙空间发育规律和裂隙方向、隙宽、迹长、间距和裂隙率等统计特征值, 运用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理论, 得出分布式岩体渗透主值和综合渗透系数; 在此基础上, 进行岩体渗透性分区与评价.评价得出: 花岗岩夹变质砂岩透镜体的厂区岩体渗透性总体随深度变化, 受接触带...
结合自一里水电工程气垫式调压室设计厂房区岩体渗透性研究, 提出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与评价, 系统刻画岩体渗透性与分区评价, 以满足气垫式调压室设计要求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以基础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为背景, 从系统全面的裂隙测量与统计分析中, 获取岩体裂隙空间发育规律和裂隙方向、隙宽、迹长、间距和裂隙率等统计特征值, 运用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理论, 得出分布式岩体渗透主值和综合渗透系数; 在此基础上, 进行岩体渗透性分区与评价.评价得出: 花岗岩夹变质砂岩透镜体的厂区岩体渗透性总体随深度变化, 受接触带...
2006, 31(3): 423-426.
摘要:
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设计并合理地选用降水同心式喷射泵, 介绍了同心式喷射泵井点降水系统结构和应用特点, 建立了深层降水喷射泵降深与结构、性能参数等之间的优化数学模型.既可通过该数学模型, 按降水深度和排水量的要求, 选择工作泵的压力和流量, 设计喷射泵的结构; 又可根据喷射泵设计的数学模型计算特定降深的排水量, 进行深基础降水设计.
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设计并合理地选用降水同心式喷射泵, 介绍了同心式喷射泵井点降水系统结构和应用特点, 建立了深层降水喷射泵降深与结构、性能参数等之间的优化数学模型.既可通过该数学模型, 按降水深度和排水量的要求, 选择工作泵的压力和流量, 设计喷射泵的结构; 又可根据喷射泵设计的数学模型计算特定降深的排水量, 进行深基础降水设计.